当同窗们奔波于招聘会时,刘天祥的毕业去向栏赫然写着“西藏军区陆军”。这位手握冰雕设计铜奖、校园歌手亚军的艺术生,最终把青春坐标定在了雪域高原的军营。迷彩服取代了设计稿,钢枪替换了刻刀,而那条通往西藏的路,早在华德的四年里便埋下了伏笔。

刘天祥
艺术与传媒学院
视觉传达设计专业
2025届毕业生
入伍部队:西藏军区陆军
黑龙江省叁好学生
1.冰与火淬炼的多面手
校园里的刘天祥是“行走的荣誉收割机”。翻开他的履历,冰雕大赛的奖状与“优秀共青团干部”证书迭放在一起,设计课程作业旁摞着“叁下乡先进个人”表彰。刘天祥始终记得那次参加冰版画大赛的经历——寒风呼啸的北国冬季,他在冰场工作近3小时,“寒风苦心雕刻叁小时,就为把创意冻进作品”。正是这种执拗,后来成了他军营考核时咬牙冲刺叁公里的韧劲。




校园舞台上的刘天祥同样耀眼。作为天籁音乐社的社长,他带领七十余名社员搭建起青春的声场:从音乐沙龙的知识碰撞到才艺擂台的激情绽放,琴弦与掌声中流淌着“让每个梦想都有回声”的信念。“在华德,每个热爱都能找到发光的坐标”,刘天祥这样定义他的大学。

2.十字路口的灯塔
大四站在人生岔路口,刘天祥也曾迷茫。当设计公司的辞蹿蹿别谤与征兵通知书同时摆在面前,学院老师们的深夜谈心点亮了方向。“他们没直接劝我从军,而是带我剖析每个选择的重量。”最让他触动的是版式设计课姜宇琼老师的言传身教:那次早课迟到,姜老师没批评反而让他在讲台唱歌化解尴尬。“她教会我规则与温度可以共存,这种智慧在军营同样珍贵。”
谈及为什么选择参军,刘天祥表示“在学校浓厚的国防教育氛围中,参军报国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。我希望自己竭尽全力,练就过硬本领,不辜负国家和学校对我的培养!”
3.从兆麟公园到雪域哨所
△ 刘天祥(左一)创作的《花好月圆》荣获第18届全国大学生冰雕艺术设计创作大赛设计制作类铜奖
当年选择华德,源于兆麟公园的惊鸿一瞥:“看见学长们雕冰雕,技术好又有礼,瞬间被圈粉。”四年后,他把华德烙印带进了新兵连。站军姿时耳边响起姜老师“细节决定成败”的叮嘱;组织训练时沿用带音乐社的统筹经验;甚至冰雕大赛培养的耐寒力,都让他在高原适应期快人一步。如今在西藏军区的操场上,那个曾因设计作业熬夜的男孩正蜕变成真正的战士:“流血流汗不流泪——这是我对母校培养最好的回馈!”当迷彩服沾上青藏高原的霜花,他胸前的党徽与当年“新时代先锋宣讲员”的勋章交相辉映。
拉练途中休息时,刘天祥总会望向东北方向。那里有华德楼宇间的冰雕工作室,有音乐社排练室的余音,更有把他从青涩少年锻造成钢铁战士的师长。当嘹亮军号刺破高原的晨曦,这个用四年攒满荣誉证书的男孩,正以界碑为尺,重新丈量青春的厚度。